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加快开展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我的关注点还是围绕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兼科技委主任彭寿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提升大科学装置创新效能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大科学装置作为前沿性、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承载平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打通“科学发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创新闭环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布局建设、在建和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量超70个,在数量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这些大科学装置在应用领域有很大的作用,建议各行业的新型支柱和大科学装置结合起来,提高效能,既要激发‘从0到1’的原始创新活力,也要搭建‘从1到10’的成果转化路径。”彭寿认为,依托现有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行业专用平台是解决路径之一。

  如何充分激发大科学装置创新效能?彭寿认为,可以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大科学装置创新集群,与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等协同联动。

  目前,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等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加速落成,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彭寿建议,积极探索设立大科学装置产业联合基金,创新多元化经费支持方式,重点支持专用线站建设、数据平台开发及中试基地打造。

  以科技创新促绿色低碳转型

  如何利用绿色环保创新材料改造“老房子”、建设“好房子”?这是彭寿关注的另一个话题。

  针对我国建材生产和建筑应用中时有发生的一些问题,彭寿认为,要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的研发与应用。从平台、项目、标准规范等方面进一步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制造—下游应用”的可持续生态体系,是“好材料支撑好房子建设”的发展路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彭寿表示,绿色低碳至关重要,城乡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升级离不开绿色高效的材料。在建材、化工等领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壮大发展的基石。

  如何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彭寿建议,加快实施水泥等重点排放行业的碳排放双控,统筹建立重点行业管理清单,以碳排放总量为约束;加快开展基础产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加速开展重点细分领域产品的碳足迹分级评定和管理;持续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科学分配碳排放配额,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构建共建共担共享的碳交易工作格局。

  “对于‘零碳工厂’,我认为,只有打出碳双控、碳评价、碳足迹的‘组合拳’,鼓励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推行CCUS等碳汇项目,围绕‘原料—材料—制造—销售’的整个过程进行碳足迹追踪和低碳管理,才能使我国的产品未来更好走向世界。”彭寿说。

  • 声明:本平台转载分享的文章,旨在传递行业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